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地市 > 平顶山 > 正文
快报:平顶山高新区建区30年:砥砺三十载 豪情再出发
2022-09-09 09:41:07 来源: 中国搜索
关注河南热线

今年8月,平顶山高新区迎来建区30周年。如果把30年的发展史比喻为一曲豪迈激扬的交响乐,那么每一段历程都是一段华彩的乐章,每一个成果都是一个响亮的音符。

从市级高新区成长为国家级高新区,经历一次次升级,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;从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,获得一份份荣誉,产业体系逐渐完善成熟;从体制机制到绩效管理再到薪酬制度,推行一系列改革,不断释放发展活力。

该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揽全局、建队伍、协四方、聚人心,把稳发展前进方向,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积极奋进的干事创业氛围——


(资料图片)

高标准壮大队伍,党员由建区时的19名增加到现在的2900名,党支部由1个增加到98个,其中非公党支部达到18个,党建示范点18个,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红色力量。

高标准建设队伍,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9岁,研究生学历占比9%,本科学历占比60%,打造了一支政治素养高、专业能力强、品行作风正的干事创业队伍。

高标准提升队伍,坚持将“每月一本书、每周一总结、每天一万步”活动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把读书学习融入血脉,将行动培养成习惯、习惯积淀成文化,不断激发进取之力、赓续奋斗之志、点亮创业之光。

高效能发挥作用,坚持党建服务于发展,植根于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、科技创新、企业服务和民生事务,组建“党员突击队”“首席服务官”“红色先锋”等各类模范先锋力量,以“头雁”效应激发“雁群”活力。

该区坚持给政策、搭平台、强技术、建机制,逐渐推动科技创新这个“关键变量”成为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——

深耕勤种,从零开始。与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共研关系,集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研人才资源,拥有各类研发平台和机构68个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112家,拥有全市唯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、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平台8个,增量和存量均居全市前列。

创新服务,领办帮办。开发“科技之窗”微信小程序和App,实现政策服务、企业培育、人才引育和科技问答功能“一端即办”;开通了全省首家科技政策“24小时服务”平台,创新实施“123工作法”和“1+6+N”工作制,打造特色服务品牌,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。

以活动造氛围、以氛围促进步、以进步出成果。连续8年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平顶山分赛区赛事,举办首届平顶山“鹰创华夏”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尼龙城专场,辖区企业在各类大赛中获奖135个、获得奖补400余万元、促成签约项目12个。

该区重谋划、抓招商、推项目、优服务,以项目聚园区、以园区兴产业、以产业带集群——

在“园区吹哨,部门报到”的先进服务理念指导下,陆续建成各类产业园15个,在建产业园4个,尼龙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已经形成,新兴产业蓬勃发展。

中国尼龙城建设热潮涌动,已汇聚尼龙相关企业50余家,产值规模120亿元,尼龙织造产业园初具雏形,尼龙新材料国际产业园、高端面料加工产业园和特种尼龙产业园已经在谋划之中,改性、注塑、高端纺丝、特种面料、模具制造等新材料下游产业链条持续延长、变强。

中原电气城建设驶入快车道,近10年间加速集聚电气装备制造类企业130余家,产值规模突破230亿元,高、中、低压电气装备全产业体系已建成,成为我国特、超高压电气装备三大研发制造基地之一。

如今的高新区,正以两大主导产业为基础,着力构筑智能制造、光伏储能、新能源汽车、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高地;以沙河港口、平东站为依托,加快建设现代化货运物流基地;以黄柏山、沙河滩为资源,重点建设中国尼龙产业文化博览园。

该区搞基建、治环境、惠民生、促繁荣,由建区时的总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拓展至现在的60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由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6万人——

坚持以基建为发展加力,修建城市主干道路9条,新增通车里程29公里,“五纵四横”交通路网全面形成;实现了农村等级公路全覆盖,村村通公交。

坚持发展成果群众共享,高标准建设星级公厕7个,打造街头游园20个,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,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率达到44%;先后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,拆迁村庄4个,配建的幼儿园和小学已投入使用,保证了近3000亩(1亩≈666.67平方米)建设用地的供应。

坚持绿色发展道路,空气质量由全市倒数提升为全市前列;经过3年持续改造,辖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,往日的“黑水沟”北湛河如今已成为居民休闲垂钓的好去处,黄柏山、沙河滩更成为我市网红打卡地;辖区土地连续3年保持零污染。

坚持城乡共同发展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,辖区23个未拆迁建制村中,18个达到“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”标准,遵化店镇入选全省第一批美丽小镇,严村、西赵村被评为市十大美丽乡村。

如今的高新区,正以奋进者的姿态砥砺前行,10余块国家级和省级“金字招牌”落户,近5年来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连续5年大幅晋升,稳居国家级高新区第二阵营,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、主阵地、主战场和主引擎。“我们将发扬钉钉子精神,一任接着一任干,一张蓝图绘到底,出实招、强举措,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,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大提速、产业经济大发展、产城融合大繁荣,持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”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凌兵奎说。(记者 高轶鹏)

责任编辑:hN_09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