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地市 > 平顶山 > 正文
速读:河南郏县这个千年古村为何得名“渣园”
2022-11-02 08:56:02 来源: 中国搜索
关注河南热线

渣园村入村牌坊

渣园村位于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,穿过一座4.8米高的红石过街牌坊,便进入了渣园村。村内红石铺路、亭台长廊环绕,古朴的婆娑园、古槐树、牛王庙等,无不诉说着村子的繁华过往。


(资料图片)

渣园村盛于宋明时期,因保存完好的古巷旧貌、明清古建筑群,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,2018年入选第八届“中国景观村落”名录。这个只看名字就很有故事的村子,曾被载入明代官修地理总志《大明一统志》、清《大清一统志》等典籍。

渣园村名的由来

10月27日,据渣园乡宣传干事孙文涛介绍,900多年前,渣园村并不叫渣园,而是叫婆娑园,婆娑园与北宋政治家崔鶠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崔鶠(1058—1126),字德符,号婆娑,开封雍丘(今河南杞县)人,北宋末年政治家。隐居的崔鶠看到郏城(今河南郏县)石牛庄土地肥沃、风景优美,便购地在此隐居。他种植大量果树、花卉,每逢春季,这里鲜花盛开,姹紫嫣红,树影婆娑,景色迷人,如同仙境。崔鶠因此将自己的居住地命名为“婆娑园”。

崔鶠著作颇丰,其女婿卫昂把他的作品集整理为30卷,定名《婆娑集》。1998年出版的72册《全宋诗》中辑录了崔鶠的多首诗,其中就有《石牛庄闲居》《婆娑园》。

宋钦宗即位后,以谏官召用崔鶠。崔鶠离开郏县后,婆娑园人去楼空,渐趋衰败。明初,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,村随崔园名,称婆娑园村。到明末,婆娑园成了“花深卧榻无人扫,鸟倦还飞不计贫”之地。园中瓦砾狼藉,渣滓遍地,人称“渣滓园”。清朝之后,随着口语的演变,当地人渐渐把“渣滓园”叫成了“渣园”。现在的“渣园乡”“渣园村”皆源于此。

保存完好的古建筑

王家大院有传奇

渣园村辖前渣园、后渣园、西庄三个自然村,保存明清建筑两百多间,大多沿中轴线对称而建,坐北向南,结构严谨,气势恢宏。

后渣园村的王家大院始建于1869年,抬梁式风格,共有三座宅院。其中一座宅院的老房屋已难觅踪迹,变成了现代农家小院;一座宅院仅余三间西屋,从门窗雕刻的图案花纹及屋顶的兽头可以窥见曾经的繁华;老屋保留最完整的是84岁的苏莲花家,门楼、南屋、西厢房依然保持着当时模样。

王家大院高大的门楼

苏莲花现在居住的王家大院门楼高过3米,台阶由整条红石板铺就,当地人称其“丈石”,气派厚重,透露出富贵威严。渣园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军说,民间所说的“仗势”即由“丈石”引申而来。走进门楼,是黑黢黢的木制楼梯,楼上供看门的家丁居住,透过窗户可瞭望外面的风吹草动。楼梯用香檀木制作而成,檀香扑鼻。西厢房三间,面阔,高大的棂字门,精致的木雕窗户,经岁月侵蚀仍风采不减。门前有跨门柱,柱下有红石雕刻的莲花图案柱基,拙朴坚实。

在历史变迁中,王家大院曾先后作为清代钱庄、民国时期的区公所、解放郏县时期的八路军指挥部、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等。

关于王家曾经的辉煌,村里流传着不少故事。其中一个是一年秋收后,正值耕种时节,一农夫正在地里耕作,马突然惊了。农夫撒腿向村里跑去,一路喊着“老爷,老爷……”当他穿过三道门跑到正堂时,身穿绸子长袍的东家问:“慌啥哩?”“马惊了。”农夫战战兢兢地说。“不慌,跑不出咱家的地。”说罢,东家策马扬鞭奔出大院,带着几个家丁追了上去。出村数十里,发现那匹惊马力竭卧倒在地上。“我说没事吧,果然没跑出咱家地界。”东家得意地说。

古建筑屋顶

千年古村换新颜

“2016年,渣园村铺修了8000多平方米的红石古街,重修了王家大院、崔鶠旧居、牛王庙、婆娑园。”孙文涛说。

修缮一新的崔鶠旧居位于前渣园,青砖蓝瓦,大门外一棵古槐树干粗壮。“传说这棵树是崔鶠所植,已近千年。”孙文涛说。

崔鶠旧居西侧有座牛王庙,庙前右侧墙上镶着一块石碑,上面刻有“郏城西十里渣子园创修牛王庙戏楼”等字样,落款为“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吉旦立”。关于牛王庙,众说纷纭,有一种说法是此地以前常有野兽出没,崔鶠拿出虎皮让家牛披挂上,吓跑了野兽,村民凑银子修建了牛王庙,以彰显其功劳;另一种说法是崔鶠为村内贫苦百姓购买数头耕牛,牛粪肥田,牛乳补身,村民修牛王庙,并在庙前搭台唱戏,以纪念为村庄作出贡献的尊者和善畜。牛王庙里除供奉牛王爷、马王爷、天王爷等各路神仙外,还有齐天大圣孙悟空。郏县民俗专家孔令公说,村民祭拜齐天大圣,因为他们相信斗战胜佛孙悟空勇敢正直、除恶扬善,能保一方平安,而且能震慑龙王,祈雨得丰年。

重修的婆娑园距崔鶠旧居几步之遥,里面挂满大红灯笼,看上去十分喜庆。

2018年,渣园村种植了30亩桃树,重现了桃花朵朵开、桃子挂满枝的美景,村里利用修缮好的房舍开办民宿,使这片总面积12平方公里、拥有2232人的村子迎来了新生。(郏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孙书贤)

责任编辑:hN_0207